想想自己参与创业公司做互联网技术也有近一年时间了。趁着博客回归之际,想说出一些心里话。其实在校大学生就运营公司,现在也并不少见。国务院以及地方政府对大学生也有着实际的创业政策扶持,社会也一直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切似乎都是众望所归。只是其中的细枝末节可谓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今天不提这个全民创业的风气可能来源于宏观解决社会就业率的种种猜测。只是在自己目前的创业生涯中,还是感慨大学生创业之痛点,其实真的没有在说什么举步维艰啊,不容易啊,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一切顺利,才是最大的问题。

能力不可控

讲真,如今连已经功成名就的大公司高层都开始进修MBA,交流管理经验。一个大学生,又能在维持一个企业运营和人员调配上有多么透彻的理解呢?其实很多大学生往往是一张白纸加上一腔热血,就去工商领了不要钱的执照,然后可能刻章花了点钱,不过只要坚持等个3个月,还能领5000开业补贴呢,这样的话不久相当于免费当了老板吗?是的,没有赔钱,可是赚钱了吗?百度一下公司的定义,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组织。没有合适的运营规划和业务开展,你这不就是个社团吗?那么,让一个公司产生盈利需要什么呢?我们从最基本的方面分析起,能力,资源,技术,人脉。太多在校创业者就是在仔细思索后,用排除法选出来——我还是当老板吧,因为我也不会生产技术,不会写代码,就算我会写代码,可也达不到正经公司的团队专业水准啊,这个城市除同学外都不认识几个人,能力的话我连上过班都没有你说有没有,关于投资的话也就不提了。看来这些我都干不了,就老板挺好的。

运营成本无压力

自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一出,各地开始疯狂的出现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园之类的机构,特别在各高校,大多数都是有学校自建的孵化基地,你的公司或团队入驻进去,房租水电都不用交,偶尔搞个业务就全是利润,起码互联网创业公司是这样。很多人都感谢政策的支持,只是,静下来想一下,这样真的是有益无害吗?我想狗被人类驯服之前也不至于沦落到吃骨头吧,也会像狼一样捕食活物吧。我认识同学校的一个大我5岁的学长,他毕业在金融公司工作到30岁,又再次创业。我们偶尔也会坐到一起喝茶聊天。有一次他在公司满目愁容而且心情也十分低落。我便问他:“怎么回事?有什么事吗?”他说,“最近业务不好做了,一直接不到单子。”我说:“那有啥,你跟我比比,我都多长时间没单子了,这不还活着呢吗。”他笑了笑,“是啊,你房租水电不用交,员工也都是大学生不用开工资,没有单子就吃父母给的生活费。我现在每天在这坐着,一天就是300+的成本扔出去,你要是这样,你也会急吧。”是的,运营成本几乎为零加上家里给予的生活保障总是会溺爱一个团队到灭亡的。企业的活力来自于压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绝不是一个创业者应该有的性格。

大学生头衔好办事

前几天需要在国税代开发票,公司并没有买金税盘,国税现在不知是有任务还是工作忙碌,不给有限公司代开普通发票,为了省800块的金税盘钱,又不得不去找税务管理科的科长,正巧科长是和我们一个大学毕业的学姐,又得知大学生创业实属不易,就给大厅打了电话,开了发票。本来是解决一件事情的喜悦。可是事后回忆起来,又有了一丝苦笑。这个社会向来是尊重强者,怜悯弱者,那么这次,我们是被尊重的还是怜悯的呢?是的,你的确是在校大学生创业,也的确不容易,但是大学生创业这顶帽子能为你遮风挡雨一辈子吗?这难道就是你解决问题,梳理社会关系的唯一资本吗?

总结

我自己就是大学生创业大军中的一员,只是一直保留着心中的这些态度和原则,今天在这里说出来,分享给大家。创业路上多猛虎,前进理应居安思危。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自己还有大学生身份和免费资源的这一天,就要每天扪心自问,如果把这些东西拿掉,我还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没有这些免费提供的资源,我真正能维持公司多久。这些,也许才是当今大学生创业者真正该思考的问题吧。